首页

国产 sm

时间:2025-05-25 15:06:28 作者:海南自贸港临时进口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政策首单全部落地 浏览量:75002

  中新社兰州11月5日电 题:敦煌壁画建筑形象何以兼容东西?

  ——专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孙毅华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敦煌壁画保留的建筑形象有几何?它们如何呈现东西方不同建筑风格的交流与互鉴?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特聘专家孙毅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敦煌石窟目前保留了多少古代建筑形象?

  孙毅华:敦煌石窟目前保留的古代建筑形象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宗教方面,有佛寺、佛塔等。佛塔是随佛教东传进入中国的建筑形式,在有着深厚汉民族文化底蕴的敦煌,佛塔形式多种多样,有西域式的覆钵塔,也有中国传统的楼阁塔,更有中西结合的组合塔寺。

2023年7月14日,孙毅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李亚龙 摄

  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各式城垣如宫城、里坊城等,各式住宅如宫廷、民居等。既有太子居住的东宫,也有宅院、围屋、茅屋等,以及酒肆、屠宰房、旅店等。

  经考证,敦煌石窟中看似不合理的建筑形象都曾真实存在,如莫高窟第257窟(北魏)由殿、阙、覆钵塔刹组合而成的一座建筑,经与古文献记载和新疆留存的古建筑实物比对,结合同时期莫高窟第254窟的空间尺度,得出这就是《魏书·释老志》里记载的塔寺。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敦煌研究院供图

  它应是早期佛寺的一种形式,在汉代的殿阙式建筑里增添西域佛塔里的中心柱,高耸的塔刹则伸出屋顶,外形有塔刹与殿阙组合,内里有中心柱加两坡屋顶的组合空间,成为一座有塔又有小型讲堂的组合佛寺,将塔与寺组合成为一座整体建筑。

  再例如,敦煌壁画的吐蕃建筑中出现的弯柱子形式,可得到西藏古文献的印证。《西藏王统记》记载了很多吐蕃时期的古寺院,其中有将柏树梢向内弯曲建造两层木构覆钵塔的过程。吐蕃建筑形式很多,在具有吐蕃影响的区域里能找到相应遗存,敦煌壁画里保留了它们的早期形象。

  中新社记者:这些建筑形象都有哪些特点?如何见证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融合历程?

  孙毅华:塔是见证中国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及东西方建筑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典型建筑形象。塔的最初形式是埋葬佛骨(舍利)的坟冢,源自古印度的窣(sū)堵波(一种半球形的坟冢建筑)。印度的窣堵波是礼佛的重要象征,常被建造在寺院中间,受到佛教徒的礼拜。佛教传入中国后,按佛经说建塔可得大福报,因此从印度经中亚到中国新疆,在古代被泛称为西域的地方都曾建有很多窣堵波。

  中国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修庙建塔成为潮流。敦煌壁画中的塔,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建塔的材料主要有砖石和木材。砖石塔以覆钵形的窣堵波为主;木材建造的塔以汉地传统的殿屋或重楼建筑为主,在这些殿屋或重楼顶加上塔的重要标志——塔刹,以满足佛教的需要。还有以砖石和木材结合建成的塔,融合中西方元素,造型更加灵活。

  在古代“舍宅为寺”的过程中,将钟楼与藏经楼的楼顶加上高耸的塔刹,成为佛寺的标志。因而,在唐代佛寺壁画里,在楼、阁、高台建筑上起塔刹的形象很多,充分体现出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钟台模型-莫高窟第217窟(盛唐)。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也在持续探索通过临摹、复原等形式,让这些古老建筑形象“重回人间”,目前都取得哪些成果?如何更好地与公众分享传统建筑艺术?

  孙毅华:敦煌石窟中的建筑形象,上起十六国,下迄唐宋。人间宫室、亭台寺院成为壁画中佛国天堂的缩影,净土世界中的殿阁、楼台、宝池、栏杆,成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极致美学,是十里楼台的流动意象,也是古人对于理想佛国的描绘。

西方净土变-莫高窟第217窟(盛唐)。敦煌研究院供图

  莫高窟保留了众多古代建筑,如第196窟的窟檐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就重视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派专家对莫高窟及周边古建筑遗存作了测绘。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壁画中平面的建筑图像也可转化为立体的三维形象,使这些古老建筑形象“重回人间”,如复原的部分单体建筑模型及3D打印的佛塔模型。

  2022年7月,敦煌研究院推出“建筑”专题游览线路,全方位呈现敦煌石窟形制、壁画中的建筑类型及莫高窟实例建筑遗迹。该线路还特别增加了历时多年策划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包括三维建筑复原模型、3D打印建筑模型、数字化高清壁画复制品等400余件(套、幅)展品。

《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上的古代建筑模型。该模型的“单门道花砖城门”来源于莫高窟第159窟。李亚龙 摄

  2023年4月发布的“数字藏经洞”项目,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及文献记载,“还原”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的莫高窟附近的宋代寺院——三界寺的3D图像。展览及数字化推广可帮助更多人认识敦煌石窟里的古代建筑艺术。

  中新社记者: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对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孙毅华:敦煌壁画中的建筑跨度约一千年,展示了中古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演变。梁思成先生曾说,敦煌壁画中有“从北魏至元数以千计的,或大或小的,各型各类各式各样的建筑图,无异为中国建筑史填补了空白的一章,它们是次于实物的最好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资料”。(完)

2023年7月14日,孙毅华向中新社记者介绍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李亚龙 摄

  受访者简介:

孙毅华在莫高窟第196窟研究资料。受访者供图

  孙毅华,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建筑维修、保护与测绘,参加或主持了炳灵寺石窟测绘,榆林窟前期加固和窟前遗址测绘,莫高窟上、中、下寺、第16窟等的测绘、修缮方案设计和维修加固工程,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窟檐维修方案设计与修建工程,甘肃庆阳北石窟寺窟檐维修方案设计等。著有《敦煌石窟全集·石窟建筑卷》、《敦煌石窟全集·建筑画卷》、《解读敦煌中·创造敦煌》、《解读敦煌中·世纪建筑画》等。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继“网”开来,乘“数”而上——网络强国建设成就述评

伴随城市的发展,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成为创业热土,多家大型企业、繁华商圈入驻其中,张昊天作为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滨江大队长河中队的民警,他经历了大型企业入驻初期,交通冲突点众多、道路拥堵指数高位运行的阶段。

时政微解读丨这期,我们来聊聊东北振兴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在总结环节中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涵盖了艺术市场研究的三个语境:即“艺术史”“经济学”和“艺术管理”,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来深化艺术市场研究。他强调,作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艺术市场展现出独特的价值,研究一方面应保持宽容多元的态度,一方面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跨学科合作创新,进一步促进艺术市场的全球化、创新性。

国台办:希望台湾有关方面不要进行政治操弄 不要阻挡两岸同胞亲情相助

特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会推动可持续核证以促进具公信力的汇报、加强培训人才以支援业界和企业,以及促进科技方案的应用以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和利便披露的兼容性和互通性。

时政新闻眼丨湖南考察第二天,习近平为何关注这座城市?

3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安哥拉总统洛伦索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安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深圳持续治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2021年以来,杭州博物馆推出“百万收藏”藏品征集计划,向民众征集反映近现代以来,杭州城市建设变迁、工业文化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等相关的时代物证。截至目前,其获得无偿捐赠藏品近万件,包括票证、邮品、照片、文献、家具、日用品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